老師、家長常見的16個踩雷問題,哈佛:升學壓力大,家長是否給孩子過多的期待?
老師、家長常常嘴里說,要尊重孩子的個人特色與多元發(fā)展,卻在不經(jīng)意的問題與討論中,流露了對孩子升學的高度期待?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提出16個問題,讓大人聽見自己心里真正的聲音,反思、轉(zhuǎn)念、或改跟孩子討論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
Shutterstock
暑假是升學考試、放榜的季節(jié),在美國也是要開始申請大學的季節(jié)。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文章指出,隨著升學競爭愈來愈激烈,很多家長甚至從初中就開始為孩子準備、累積申請大學時的「實力」,而且支持與引導(dǎo)的作法,超越了尋常、適切的程度。
或許有家長自認,他們并沒有給孩子升學壓力、逼小孩念書,但其實在他們跟孩子的對話中,卻可能不自覺的流露心中的焦慮,在孩子耳里,也聽進了滿滿的壓力。
哈佛整理了16個常見的踩雷問題,也教大人轉(zhuǎn)念成真正該問、該考量的重點,其中也有不少情境會出現(xiàn)在老師跟孩子的對話中,值得親、師一起來學習或反思:
16個老師、家長常見的踩雷問題
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例如,在餐桌上,常常討論孩子的成績跟申請學校的事情嗎?還是問孩子他們上學時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
在親師碰面或是聯(lián)絡(luò)時,主要是討論孩子的成績跟分數(shù)?還是小孩看起來喜不喜歡上學、有沒有好朋友、對班上有什么貢獻?
即使孩子沒有問題,例如沒有不懂的作業(yè)、也沒有因病缺席,父母仍每個月為了孩子的作業(yè)或成績跟老師聯(lián)絡(luò)一次以上嗎?
小孩有沒有因為擔心在學校沒有高水準的表現(xiàn),而吃不下或睡不好?
有沒有強迫小孩為了強化升學資料,而參加沒有興趣、覺得很有壓力的活動或課程?
有沒有為了看起來對申請學校有益,而要孩子參加他們沒有興趣的義工計畫?
有沒有為了有助他們進入好學校,而允許孩子說謊或夸大他們投入社區(qū)服務(wù)活動的程度?
是否不管孩子的個性與興趣適不適合,仍然鼓勵他們申請一些商業(yè)機構(gòu)、如媒體的學校排行榜上有名的學校?
有沒有在申請學校、準備升學的過程中,把孩子的同儕當作競爭者?例如,叫孩子不要讓別人知道他在申請什么校、系,以免別人也來申請,降低他的錄取機會。
有沒有在度假、旅行時,還要他們不忘升學準備?像是還帶著單字卡密集地復(fù)習、或做數(shù)學題。還是就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好好放松或玩樂?
有沒有幫孩子找家教補習升學考試的內(nèi)容,時間還沒到就讓孩子提早參加升學模擬考、甚至提早一年報名真正的升學考試,當作試考?
參觀學?;騾⒓訉W校的說明會時,大人問的問題是不是比小孩還多?
如果小孩沒有進入名?;蚴莿e人眼里的「好」學校,大人會覺得不好意思、甚至傷害自尊嗎?
當小孩的考試或作業(yè)得到不好的成績時,大人會覺得這是個失敗、或大人應(yīng)該為此負責嗎?
大人主要只跟孩子討論、或只帶孩子參觀一些名校嗎?還是多看、多了解廣泛、不同的學校,包括沒那么頂尖熱門的學校?
大人會不會常常自己在想,小孩的表現(xiàn)是不是高水準?會不會進入有高地位的名校?
(資料來源:哈佛教育研究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