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催化劑_關于孤獨的作文1000字
關于“催化劑”,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催化劑是一種改變反應速率但不改變反應總標準吉布斯自由能的物質(zhì)?!倍x這種專業(yè)而又尖酸的文字大致體會就好。簡單地說,“催化劑”就好比是一個“加速鍵”,按下它,事件發(fā)展進程將加速,當然,結果也會隨著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一些奇妙的產(chǎn)物,也許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催化劑”也存在生活當中。就成長歷程為例,“孤獨”就算是一劑“催化劑”。他讓成長這個錯綜復雜的反應過程較為迅速,就像是讓人一夜之間長大的效果。當然,我們并非是這一反應的操作者,生活才是,所以并不能決定何時加入催化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反應。我想,這也是就是孤獨總是讓人束手無策的原因吧。
我們的成長總是少不了孤獨。所以,學著習慣孤獨是我們做出的妥協(xié)。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文中寫道:“什么時候我們最孤獨?”記得文中的回答是這樣的:“沒有收到祝福的生日,只有QQ郵箱記得你。越過山丘,才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明明是個感性的人,卻盡做理性的事。千里迢迢背井離鄉(xiāng),下了火車正是傍晚,萬家燈火,沒有一盞是為我點亮……”是啊,孤獨就像是黑夜的月亮,今晚不出現(xiàn),也許是明晚出現(xiàn)。也許它會遲到,但總不會缺席……
越長大越孤獨。小時候,我們是那樣的嬌弱,父母寵愛著,爺爺奶奶愛護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也許是可愛又軟萌的外表讓人們討厭不起來吧。你若給我一顆甜甜的糖果,你便是世上最善良的人。小孩的我們就是如此的單純,像未開封的白板一樣。后來,父母會突然告訴我們,社會是多么殘酷、人心是多么險惡。這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范圍,不愿相信。再后來,青春懵懂,以為自己是大人了,其實還是沒長大。時間很快,傾聽的人走得也快,你還沒準備好呢,他就不在了。所以,剩下的時間該怎么過呢?當然是自己過。
孤獨總是不停地鞭策著我們。出門忘了帶鑰匙,也沒人開門,所以你再不會忘了;感冒忘了買藥,也沒人提醒,所以你會準備些常用藥了。孤獨像是一個嚴厲的教官,訓練著你、折磨著你、激發(fā)著你,以非常的手段。好比是軍訓,烈日高掛,大汗淋漓,全身酸痛。但結束時我們都有懷念,有不舍,也有成長,至少以后的日子都是美好的,與軍訓相比。孤獨的日子多了,偶爾的溫暖更能讓人開心得像個小孩,反而更加知足常樂哩。
我也是個孤獨的人,也是個享受孤獨的人。一個人挺好。至少會很自立,不用考慮諸多人的意見,也會更加熱愛生活。一個人可以做許多事。認真地準備一頓晚餐,犒勞犒勞自己。想想怎么擺放家具,把家裝扮成自己喜愛的模樣。也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吃任何想吃的美食。孤獨之人其實心理都很強大。因為孤獨只是催化劑,至于能生成什么東西,還得看最開始是什么東西。
其實不必為孤獨而苦惱。就好比是打耳洞,不去刻意感知它,耳朵便覺得不痛了。反正無論怎樣它都會如約而至,那就把它當作來赴約的老朋友吧,好好聊一聊,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