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學生都是這樣讀書:懂得善用3大助力,學習速度日行千里
想解決學習上的煩惱,就要先解決心理和方法上的問題。
雖然學習是一個人的工作,但如果能積極地善用身旁人們的支援、結交能夠相互支持和激勵的朋友,在疲憊不堪時可以互相鼓勵和安慰,遠比與競爭對手較量更重要,這樣的朋友不僅能讓我們的學業(yè)更上一層樓,或許還可以成為相伴一生的益友。 (本文節(jié)錄自《頂尖學生都是這樣讀書的》一書,作者:申宗昊(???),大好書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學習路上有三種強而有力的支援者,讓我們來逐一檢視,并看看該怎么向他們尋求幫助。
第一:老師
「老師」是學習路上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支持者。
不只是學校老師,也包括補習班老師和家教在內。這些被我們叫做「老師」的人,都喜歡積極努力學習的學生,也總是想方設法地給予幫助。
最重要的不是成績好壞,而是態(tài)度是否正確。因此無論何時,只要抱持著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老師一定愿意對你傾囊相授。
想讓老師成為學習路上的支援者有兩種方法,第一是「視線交會」。學校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一位老師面對眾多學生,因此只要讓自己與老師的眼神產生交集,積極地與老師產生良好互動,你就可以成為老師關注的重點對象。
當積極聽課的你露出一臉茫然的表情時,老師就會把你聽不懂的部分重新講解一次;而如果你的眼神透露出完全理解的訊號,老師就會自動加快進度。
這么一來一往,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會縮小。只要你愿意表現(xiàn)出端正且積極主動的求學態(tài)度,就能讓老師成為學習路上的最強支援者。
讓老師成為支援者的第二個方法是「提問」。如果不好意思在課堂上發(fā)問,你可以把不明白的地方先記下來,私下去辦公室詢問,也可以等下課后再去問老師。
世界上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會提問的學生,因為這種行為代表你對學習很感興趣,所以完全不必擔心「老師會不會覺得很麻煩」這種問題。
第二:朋友
繼老師之后,能夠成為自己的最佳支援者就是一起學習的「朋友」。
這里的朋友并不是指「競爭對手」,而是能給予你幫助的人,也就是「助力者」。雖然競爭關系可以暫時提高成就感,但這不是真正的學習,只不過是為了成績而與他人較勁。
如果學習的焦點只放在自己的成績是否進步、排名是否比對方更前面,想必你的心里也會承受莫大的壓力。
結交能夠相互支持和激勵的朋友,在疲憊不堪時可以互相鼓勵和安慰,遠比與競爭對手較量更重要。這樣的朋友不僅能讓我們的學業(yè)更上一層樓,或許還可以成為相伴一生的益友。
雖然學習是一個人的工作,但如果能積極地善用身旁人們的支援,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第三:參考書
幫助學習的支援者當中,「參考書」也是功不可沒的幕后推手。現(xiàn)在沒使用參考書的學生已經極其稀少,而既然要用就要把參考書的效用發(fā)揮到最大,才不會浪費金錢與時間。以下就來了解該如何使用參考書吧!
使用參考書提升成績的4個原則
1. 從最簡單的參考書開始練習解題。
2. 先做以概念整理為主的參考書,再做以模擬試題為主的參考書。
3. 避免解完一道題目就對答案的習慣。
4. 答錯的題目要徹底檢討。
選擇參考書的第一項原則是「先從最簡單的參考書下手」。
一開始要先選擇對概念進行簡單說明的參考書,最好能在不需要他人協(xié)助下就可自行閱讀和理解的程度。靠自己就能理解并整理概念,無形中會產生自信,以后遇到困難的題目也能培養(yǎng)出思考和解決的能力。
這些基本的參考書都做完后,再選擇更進階的參考書。此時可以找一些以模擬考題為主軸的參考書,而且不需要從頭看起,可以跳過前面的概念整理,直接進行解題。
因為先前已經看過以概念為主的參考書了,不需要再把時間花費在相同的地方。況且在解題的過程中,腦袋自然會把概念重新整理一次。
解題完并打好分數后,應該以答錯的題目為出發(fā)點,去查明自己為何會寫錯,并且要重新瀏覽一下參考書上整理的概念。這樣才能更清楚地知道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強,也有助于讓自己更積極地展開自我評價和刺激思考。
如果你每次寫完一道題目,就忍不住想確認是否回答正確,這種習慣可能要改掉??梢缘脑?,請盡量把題目從頭到尾做完后,再一起核對答案,做統(tǒng)整性的評價會比較好。
若每做完一道題目就想趕快對答案,很容易養(yǎng)成只想知道自己是否答對,卻忽略了思考過程的不良習慣。學習的時候要學會忍耐、等待以及享受思考的過程,答案是否正確反倒沒那么重要。
檢討時,請徹底把錯誤的題目重新確認,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自己為何犯錯,下次就有很大的機率會犯相同的錯誤。因此,訂正時要明確地將答錯或混淆的題目標示出來。
當然,答對的題目也不能就此置之不理,還是要仔細閱讀答案的解說,盡可能掌握出題者的意圖。
我們需要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不管答錯或答對都要知其原由,并且對出題方向的依據能徹底了解。若能做到這種地步,你的思考力和邏輯力應該都會大幅提升。
然而,可能有不少人即使按照上述方式去執(zhí)行也沒得到好成績,因而變得興致缺缺,連學習的熱情也被熄滅。這個時候,父母通常會想幫你請家教,或是勸你去上補習班。但不管家教或補習班等課外輔導,你都必須慎重考慮再做決定比較好。
不能因為同學都有上補習班,自己沒去好像會跟不上,或是因為一個人念書很吃力之類的理由而接受課外輔導,這么做只會讓自己承受更多的辛苦和壓力。
我認為,某些科目只靠學校教育或參考書難以應付時,才需要考慮接受課外輔導。唯有當你自己感受到必要性時,接受課外輔導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認為自己需要接受課外輔導,那么應該先和父母商量,討論一下要請家教還是上補習班比較好?如果要去補習班,又該選擇什么樣的補習班?
不管評價多好的課外輔導,若是自己不念書,絕對無法看到成效。所以,即使接受了課外輔導,也要提前制定個人計畫,包括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都必須安排在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