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所為而有所不為_高中議論文800字
仰觀宇宙之大,世事殊異,情隨事遷。浩瀚星辰,無不能以觀之,何如舍之?何如得之?
“嗚——嗚——嗚,”火車即將開動。一個人馬不停蹄的趕上火車,可是他的腳被門夾了一下,鞋子掉了。面臨火車即將開動的局面,他果斷的脫下另一只鞋子,朝掉的方向扔去。旁人疑惑的問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只是平淡的回答道:“丟了一只鞋子,已經(jīng)很難找回了,那為何不湊一雙成全別人呢?”他就是受印度人民所尊敬的“甘地。”
成長的旅途中,大起大落,面對機遇與挑戰(zhàn),面對成功與失敗,面對黑暗與光明,你是否依舊保持一顆“清風(fēng)不來,水波不興”的心?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八個字意味深長,摻雜著無數(shù)人生哲理,是一種心境的成熟。
平常心待取舍。孟子中的《魚我所欲也》也曾提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與得同之,正是因為舍,才有了得。不因為得失,而改變自己內(nèi)心的操守。正如我們文壇中的“巨人”——魯迅,他年輕時,喜歡醫(yī)學(xué),想從治病救人喚醒沉睡的中國??伤l(fā)現(xiàn),醫(yī)只能醫(yī)身,并不醫(yī)心。他舍棄了,舍棄了他六年鉆研并深愛的醫(yī)學(xué),棄醫(yī)從文,用筆桿子成為他攻擊敵人的最好利器,用文字彈起中國人的氣魄。他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取舍,舍小我換大我,正因為有舍才有得。
該舍時放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古代,金溪民方仲永,十二三歲令作詩,傳聞秀才觀之。可他的父親貪圖享樂,開始帶方仲永到處拜訪富貴人家,不對他的才華進行拓展延伸。久而久之,才華盡失,最終“泯然眾人矣?!彼母赣H,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久利益,在適當?shù)臅r候不忍痛割愛,長久的落魄將會圍繞你。在取舍之間的抉擇,結(jié)果如何,全憑你個人的意志。
舍中守操守。人們會面臨許多誘惑,你也許會被誘惑所吸引,但最終堅守下來的人才是最后的贏家。華為公司曾在有起色之時,美國公司曾要巨款收購華為公司,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堅定自己的初心,絕不輕易賣掉自己的心血。最后,華為公司不也成了眾所周知的大公司嗎守得住初心,學(xué)會取舍,成功才會向你招手。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舍之便是為之。在預(yù)料不到的未來里,將面臨數(shù)不清的誘惑,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人生的取舍,始終堅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