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000字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有一個迷惑的問題,便去找智者。他說:請問智者,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智者看著他,只說了一句話:你跟我來。于是青年跟著智者來到了地獄。地獄里一片狼藉,人人骨瘦如柴。他們圍坐在一個大飯鍋旁,每人手里都有一個兩米長的勺子,他們努力的用勺子盛飯,又費力地自己夠著去吃,沒等吃完,時間一到,飯鍋就被人抬走了。而天堂呢?智者引領(lǐng)著青年又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同樣的大飯鍋,同樣的兩米長的勺子,不同的是每個人拿勺子去喂別人吃,每個人都是那么快樂與豐滿……青年明白了,這是雙贏的智慧。原來天堂是給他人滿足,然后自己滿足,是互相幫助和無私付出。這固然是個古老的故事,但把它放到現(xiàn)實身邊,又何嘗沒有哲思呢?所以重要的是要改變和付出,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要勇于承認(rèn)自己的不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dá),而無私的付出,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通過自己的改變與付出,讓別人得到利益,而得利方為了長期獲益,轉(zhuǎn)過來給付出者以回報,這樣一個雙贏的局面便形成了。那這樣一個觀念我們呼其為智慧。
鐵嶺市某鄉(xiāng),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引來了一個日商,他用10萬元買下了一個村小學(xué),一下子引起軒然大波,群眾義憤填膺——那么少的錢竟買下那么大的地方,群眾認(rèn)為吃虧了,上訪達(dá)十?dāng)?shù)次之多。但最后,由于政府主管力排眾議,項目如期開工。后來有心人算了一筆帳:雇傭該村人210名,每人月資400元,上繳利稅10萬元/年,同時該村相繼開了商店,飯店,旅館等服務(wù)業(yè),三年后的今天,再也沒有群眾上訪了。這就用事實證明了雙贏結(jié)果的產(chǎn)生一定要有好的觀念和無私的付出,這才是大智大慧。
而臨危不亂,智從急來既維護(hù)對方的尊嚴(yán),又贏得自己的生命這更要靠雙贏的智慧。清代有一文人,應(yīng)慈禧之命在扇面題詩,他本應(yīng)寫: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由于緊張,當(dāng)他寫完后突然發(fā)現(xiàn)“盡”字漏寫了,當(dāng)時揮汗如雨。慈禧一旁問:“完否?”他只能答:“完畢,完畢,待奴才念就是: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庇捎谀畹矛槵樕峡?,老佛爺也就附庸風(fēng)雅:“哼,好好,來呀,賞黃馬褂。”
你看,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康谋闶侵腔?。這種雙贏的智慧不正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么?
一個好的想法足以改變貧富,足以挽救生命,足以繁榮一個民族,足以強盛一個國家,而最終受益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