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美食——過橋米線
說到北京就會想起色香味俱全的烤鴨,說到上海就會想起小巧玲瓏的生煎包,說到成都就會想起“辣妹子”火鍋,說起昆明,那一定就是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是云南滇南地區(qū)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于蒙自地區(qū),關于它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一個秀才在島上讀書,他的妻子每天都做了他最愛吃的米線,可是,一到島上米線就涼了,一次送雞湯時,妻子發(fā)現(xiàn)雞油可以保溫,就用骨頭熬湯,再倒上雞油,把切的薄薄的配料和米線燙好之后,到島上再用熱油燙一遍,拌入米線后,鮮香可口,大概5分鐘后可食用,這一方法流傳至民間后,人們紛紛效仿,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所以被稱為“過橋米線”。
對于米線,昆明人已經(jīng)到了一頓不吃就想,兩頓不吃就愁,三頓不吃就忍不住的地步,愛米線如命,真的很貼切。它已經(jīng)有百年的歷史了,由4部分組成:一是湯料,用大骨熬湯,精心燒制5個小時,鮮美可口,喝了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二是佐料,有提味的油辣子,提鮮的胡椒以及“點睛之筆”鹽;三是配料,由生蛋,豬里脊肉,雞胸脯肉,烏魚片以及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fā)魷魚片,口感鮮滑而有筋道;輔料就是蔬菜了,如豌豆尖、韭菜、蔥絲、姜絲以及玉蘭片;四是主食,這位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米線了。
在昆明吃米線,還有個特別的說法,不叫吃米線而叫甩米線,這一甩甩出了昆明人的灑脫,也甩出了過橋米線的美味。作為一名吃貨,我已經(jīng)把昆明的過橋米線全都甩了個遍,其中最好吃的就是位于嘉年華的尚順號了,它的門簾是用霧氣制作的,好像《西游記》中的水簾洞,非常有特點,好多小孩子都喜歡不停地在那里穿越,感受霧氣所帶來的涼爽。服務員的上菜速度非常快,剛坐下,他們就把配料和米線端上來了,兩三分鐘后一個用木托盛著的大碗里面翻滾著奶白色的熱騰騰的湯汁就已經(jīng)“上場”了,服務員把湯端上來的時候,會細心的提醒你“小心碗燙注意碗邊”。在這我要隆重介紹一下吃米線的過程,一定要先放生的后放熟的,最后拌入美味的米線,我總是先把鵪鶉蛋第一個放進去,滾燙的湯汁會把鵪鶉蛋燙成一個小小的荷包蛋,非??蓯?,用湯勺連湯帶蛋吃下去,鮮美極了。湯是一定要喝的,據(jù)說它的湯可是用云南山泉熬制成的哦!一碗好湯是過橋米線的魂,有一次爸爸廣西的同學來昆明旅游,我們帶他來這里甩米線,他竟然把湯都喝光了,我不是要在這里贊揚他的好胃口,而是要表表這里的好湯,把善煲湯的老廣都折服的湯……
媽媽常說美食不是吃進了胃里,而是吃進人心里,我想無論我以后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家鄉(xiāng)的過橋米線,人們能匆匆填飽肚子,卻填不滿記憶的缺口,總有些滋味只藏于那份情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