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門口好學校之北塔中學:向“新”而行,深化勞動育人,提升教育質量
編者按:與城市發(fā)展同頻共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記錄并見證時代變革軌跡,弘揚新時代教育主旋律,挖掘尋找榜樣力量,二三里,沈陽教育圈“我們的教育·榜樣力量”2022年度教育專題今日起正式啟動!通過對學校的優(yōu)質特色、長足進步、細致變革等進行展示。提高家長認可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通過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勞動教育,豐富學生的體驗,鍛煉學生的體質,從認知、潛力、視野等方面全面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沈陽市北塔中學發(fā)揮特色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中堅持綜合育人,賦能學校持續(xù)發(fā)展。
沈陽市北塔中學因校制宜,優(yōu)化教師團隊、努力拓寬施教途徑、深入挖掘勞動教育資源,全面探索建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育人體系。在2022年遼寧省勞動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會議上,北塔中學校長張希霖這樣說道。
師資:多渠道優(yōu)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
北塔中學勞動課程開展之初,課程老師是由校長和書記兼任,可隨著課程的鋪開與發(fā)展,教師的短缺就成了首要難題。為此,北塔中學充分挖掘有潛質的教師兼任勞動課。通過自愿申報、學??疾榇_認的方式,在教師群體中尋找有這方面熱情、有這方面興趣和特長的老師兼任勞動課教師?!拔铱傉J為,哪里有興趣、哪里就能主動探究,這樣我們的勞動課教師團隊組建起來了,而且隊伍優(yōu)秀、熱情高漲,老師在工作中找到了獲得感、幸福感,極大地調動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幸福是可以傳遞的,工作干勁也在相互感染?!北彼袑W校長這樣說道。
隨著兼任教師的增加,隊伍的擴大,學校組建了三支團隊:一是勞動教育領導團隊,由黨支部牽頭,教務、德育、團委等部門承擔項目,任務是做好勞動教育頂層設計,確保勞動教育順利開展。二是勞動教育教師團隊,主要由校內教師和校外行業(yè)拔尖人員、有專項技能的學生家長組成,引領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三是勞動教育宣講團隊,主要由家庭勞動氛圍濃厚、且有一定勞動技能的學生骨干組成,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基礎性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支撐組建的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課程:多途徑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
隨著課程體系逐漸成型,北塔中學校領導們拓寬思路,多途徑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一是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學校將勞動課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在保證每周一課時的基礎上,勞動課覆蓋了三個年級。每學期開展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遴選精品課,在數(shù)量與質量上不斷攀升。副書記馬瑞金上的《我來做工匠》一課先后被評為沈陽市勞動教育精品課和遼寧省勞動教育精品課。兩年來,學校先后共有六節(jié)勞動課被評為省、市、區(qū)級精品課,勞動教師的工作激情進一步得到提升。二是學科融合相互滲透。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學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的意識。三是積極開展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學校每周以“任務清單”的形式鼓勵學生完成不少于3小時的勞動任務,設立勞動周,開展“主題升旗儀式”、“走進社區(qū)”、“我讓校園更美”等活動。寒暑假里,學校開展了“家庭總動員”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勞動,將勞動的感悟以日記、隨筆等形式進行展示。四是勞動文化建設。走進北塔中學的校園即可感受到濃濃的勞動文化氛圍。在勞動基地——采摘園中我們嵌入了“勞動教育長廊”;在校園文化墻上,勞模教師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三風一訓”校園文化體系中的“實干出智慧、實干顯品行”理念,彰顯了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勞動公約、文明公約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時刻提醒著師生要尊重勞動、愛護勞動成果。
必修課及學科間的融合,還有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從教室走向校園內外,從抽象走向具象,從對話式的課堂學習走向心腦手結合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學校的勞動教育呈現(xiàn)出了新樣態(tài)。
方向:多層面挖掘勞動教育資源優(yōu)勢
學校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圍繞家庭、學校、社會多層面挖掘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資源。歷經(jīng)兩年多的時間,現(xiàn)有勞動課程基本覆蓋所有任務群。特別是開設的木藝手工、花卉種植、盆景造型、采摘體驗、個人物品整理等課程,強化課程紐帶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愿、認真負責、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珍惜勞動成果等精神和品質。
挖掘家長資源,開發(fā)多樣性勞動課程。北塔中學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家長職業(yè)特點,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原則,開發(fā)多樣課程。增進學生和家長的關系,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更多的內驅力。挖掘校內資源,開發(fā)職業(yè)體驗課程。利用學校圖書館、食堂、勞動資料室,開展“圖書管理員的一天”、“食堂小幫廚”、“我來當木工”、“我是服裝設計師”等各種職業(yè)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各種職業(yè)的從業(yè)特點,體會勞動艱辛,增強勞動感受,提高實踐能力。
挖掘社會資源,開發(fā)服務性勞動課程。學校聯(lián)合社會資源,讓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特殊人群服務等服務類活動,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此外,學校還聘請沈陽農林科學院花卉研究室專家到校講座、聘請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沈陽旅游學校等職業(yè)高中老師到校為學生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等,培育勞動精神和品質。
挖掘勞動場域資源,開發(fā)校內外勞動教育基地。在校園內開辟了“兩園一室一基地”勞動實踐基地,暨春季體驗傳統(tǒng)農耕勞動之美的近200平方米的 “農耕園”;秋季體驗采摘豐碩果實的近800平方米“采摘園”;近200平方米的包羅萬象勞動資料室和學生大展廚藝的的餐廳實踐基地。挖掘校園周邊資源優(yōu)勢——有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和九一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在各類勞動場域中,拓寬了學生的勞動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勞動體驗,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
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要靠勞動創(chuàng)造。沈陽市北塔中學通過創(chuàng)建勞動教育特色活動改變了師生的精神面貌,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同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學習和發(fā)展的需求。向“新”而行 深化勞動育人,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如今,學校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學生們的好習慣和品質也逐漸培養(yǎng)起來,新的方向,新的目標,北塔中學正在不斷前行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