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兒媳_描述敬佩的人900字
每天傍晚的5點左右,在我家不遠(yuǎn)處的路口,總有那么一個老人走過。有時手里提著從菜市場買來的一些零星小菜,有時拎著一個大布袋,但更多的時候只是匆匆走過。
這是一道風(fēng)景,一道捕捉過的人都為之感動的風(fēng)景。
她匆匆的腳步,是為了一個93歲高齡老人的“張望”。
1961年,她年僅18歲,嫁進(jìn)了一窮二白的王家。全家6口人擠在一間草棚里,拉開蘆葦簾子,兩張床只能并排擺放。她當(dāng)時就說“我不怕吃苦,別人家能做得好,我們家也能做得好?!?/p>
結(jié)婚不到5個月,公公撒手走人。婆婆忍著悲痛,為一家子的生活操碎了心,一直守寡到現(xiàn)在。而她婚后異常艱辛的生活卻因為婆婆的悉心照料而溫暖。
她說,婆婆的好,這一輩子,她都不會忘。
如今婆婆失明也快十年了,因為有她那無微不至的照顧,晚年也甚是幸福。
每天傍晚,她匆匆地向家里趕去,這是一道風(fēng)景,一道留意過的人都為之感到溫馨的風(fēng)景。
每天傍晚5點左右,在一戶三樓三底的房屋門前,總有那么一個老人坐立不安,時不時地往西邊的小路上“張望”。
她焦急的盼望是對一個68歲老人的牽掛。1961年,一位18歲的姑娘來到她家,辛辛苦苦二十余年,草棚變?yōu)槿龢侨?,一家生活因為有她的存在而幸福美滿。
她一到家,就是上前對婆婆說“回來了!”又是噓寒問暖,攙著婆婆說說笑笑一同進(jìn)屋。自己又張羅著做頓簡單的晚飯。把菜端上桌子,碗筷擺好,朝南的座位多個勺子,婆婆牙不好,手抖,用不了筷子。晚飯過后,整頓好了一切,總習(xí)慣去趟婆婆的房里。兩個人坐在床沿,給婆婆講講今天發(fā)生的有趣事兒,每每這時,打著橘黃色燈光的房里總傳來“咯咯”的笑。也問問婆婆缺什么吃的,用的,有什么想穿的。
一到八點左右,她就打著一盆水溫適宜的洗腳水端往婆婆的房里。讓婆婆坐在凳子上,自己蹲著,小心地脫去婆婆的襪子。在讓婆婆的腳伸進(jìn)去之前,自己總是又不放心地用手去試試水溫可是剛好。
每早出門的七點半之時,又匆匆地把婆婆用的水壺舀滿熱水……
那天,她家門口的櫻花樹吐出了花骨朵兒,在微風(fēng)中輕盈地輾轉(zhuǎn)著。訴說著那訴不盡的感恩,輾轉(zhuǎn)著那筆尖無法寫成的半個世紀(jì)。
她,陳xx。和我同在渡船橋村。
她,好兒媳。和婆婆共同生活半個世紀(jì),彼此將心比心,在對方的生命中演繹了世上最真的感情。
誰是最美的人吶,她是最美的人啊。捕捉過,留意過,才知道平凡的她是個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