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靈魂的物資_高中議論文700字
在這個世界里活過一些時日,對于生命,對于時光,便有了許多新的感受。想想這一生,想想日復一日不斷重復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做點什么的需要,哪怕是短短的一下,從庸常中走出去。人不能僅僅靠面包活著,僅僅依靠物資便了了一生。庸常的生活需要蒼涼,需要遼闊,需要寂靜,需要改變,需要一點什么來將你從物資中解救出來。
楊絳先生說自己最愛英國詩人蘭德的一句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在平淡的生活中,楊絳先生始終讀一讀,寫一寫,品一品。靈魂的豐盈使得這位老人風采依舊。棲居于瓦爾登湖畔的梭羅稱:“我在天空垂釣,釣一池晶瑩剔透的繁星。”他與世俗的忙碌寧靜地抗爭著,守護著他靈魂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也因此享得了天地間樸素至極的閑暇之樂。
世事變遷,唯有高尚的靈魂永恒。
余純順仍在紅塵中深深叩問著。盡管他死了。他倒在羅布泊里,一片金銀色的海洋,似陣陣熱浪,卷走了他的生命。他右手彎著,左腿屈著,還保持著行走的姿勢。這個上海男人,不愛十里洋場,傾盡家業(yè),只為“壯士千里行”。對他來說,他放下了世俗困惑的擔子,于是他從庸碌的眾人中站起來了,后來的他,雖然倒下來了,但靈魂仍站立著,甚至保持著行走的姿勢。
余純順并沒有為物資所操控,而是化身成一位脫離世俗、靈魂自由的追夢人。
相比之下,在我生活的那塊地方,一個人的生命中塞進了太多的東西。上帝死了,神沒有了,人的精神已經(jīng)被撕裂。我們似乎不再相信什么,我們只相信物資,物資,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資!易逝的物資正在領受著人們經(jīng)久的膜拜。所有的物資都已經(jīng)發(fā)瘋。太多的東西生出太多的事情。在擁有更多的物資,享受占有的快感的同時,那些物資也在瓜分我們。我們的生命,我們那點短暫而可憐的時光,被分散到眾多的事情上去。我們哪還有一個完整的自己?何曾有那么一塊時間和空間,來靜靜地面對早已殘破不堪的靈魂?人,正在淪落為沒有精神、沒有靈魂的物資,注重靈魂的生活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遠去的神話。
世間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我只求能在漫漫紅塵中保持一個純潔的完整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