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淡泊_高中議論文1000字
翻閱歷史的書卷,仿佛還能感受到依稀流瀉在紙上的歲月,在墨香中勾勒著滄海桑田,人事變遷?;赝^往,浮華紛紛落盡,寧靜致遠(yuǎn)、淡泊明志的心卻歷久彌新,雋永在紛紛攘攘的人來人往中。
文人騷士寫就了一部中國古代思想史,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墨家在二者中央呼喚兼愛非攻。東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政策讓儒生仿佛找到了功成名就的途徑。他們?yōu)榫訌R堂之高而苦讀四書五經(jīng)。為的是功成名就、風(fēng)光無限,為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即使金榜題名,今天的我們又記得多少狀元郎的名字?不過是《西廂記》里那個締造愛情傳奇的張生罷了。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在一官半職的基礎(chǔ)上忙忙碌碌,在官場文章中終其一生。墨家漸漸少人傳承衣缽,不愿意為功名所累的文人遁入清靜無為的道家,于是便有了一批平淡度日、采擷生活點滴吟詩作賦的文人墨客。
有人認(rèn)為淡泊是拋棄昔日壯志的托詞,是悠閑生活的擋箭牌,其實未必如此,他們只是想以自己的修為為中心,為這個依舊熱愛的世界再次奉上全部。痛失家國的晚明士子張岱,從觥籌交錯的繁華市井走向萬籟俱寂的寂寞山林,走出的是過眼云煙富貴榮華,走進(jìn)的卻是靈魂的深處??闯?,嘆家國興衰,他拾起祖業(yè),寫下百科全書式的書籍《夜航船》。
真正的淡泊,是陶淵明“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的傲骨,卻也是“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灑脫,卻隱藏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之心;是蘇東坡“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情”的釋懷,卻也不忘“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之志。庭前花開花落,窗外云卷云舒,他們何嘗真正在平靜安逸中凋殘了意志,只是痛感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才選擇將功名利祿都拋到了身后。
真正的淡泊,是身似閑云野鶴,心卻牽系天下。莊子的《逍遙游》承載著鯤鵬般遠(yuǎn)大的志向,在滕王閣偕好友曲水流觴的王勃仍不忘“窮且益堅,寧移白首之心”的壯志鏗鏘。道家的無為,是跨越世俗的藩籬,保有精神上的脫俗和自由,而不滅心中宏志。即使身處困境,生命仍在坦蕩中豐盈而深刻。
在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今天,淡泊的思想留給我們的是縱使不能洗去浮華、斷絕塵緣,也依舊在入世的生活中有道家出世的心態(tài),去留無意、寵辱不驚,以孤傲和自由對抗紛繁復(fù)雜的勾心斗角,冷眼相看虛妄的浮沉。
不在此山中,才看得清廬山真面目,懷著淡泊的心跳脫出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世事,才能不被波詭云譎的浮云遮蔽雙眼,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遇見。平淡若清風(fēng),高遠(yuǎn)如寒蟬,在云淡風(fēng)輕的日子里,淡泊寧靜的心沉潛下來,慢慢觸碰生命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