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如日月,清如水鏡_1000字
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盡管扎根淤泥,依然修身養(yǎng)性,潔身自好。
渺渺青史,多少人曾為蓮而折服;卷卷浩史,多少人為“廉潔修身”而拜倒。說來輕松,做來,談何容易?
古人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彼^“為官不貪,頭頂青天;為官不廉,利劍高懸?!睘楣僬?,修身律己,廉潔為政。
北宋的“包青天”——包拯,一生廉潔修身,為國為民。晚年,包拯唯恐后人會出不屑之徒,于是在家中立下石碑,上面刻著《誠廉家訓》——凡包氏子孫有貪污受賄者,不能被稱為包氏后代。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墓地中——以警戒后人。
廉潔如斯,難怪人們贊他“清如水,廉如鏡”,修身如斯,可媲日月。
他,曾高呼“粉骨碎身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他就是河南監(jiān)察御史,可他卻為三餐發(fā)愁。每年朝廷都會委派官員來巡視名地,“識時務”的官員都會送上大禮,他身邊的隨從都勸他送些錢財,實在沒有,也可以送上本地特產(chǎn)——娟帕、蘑菇、線香。他聽罷,仰天大笑,揮筆而就:
娟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長短。
身邊的人手嘲笑他的古板酸腐,不可理喻。可誰又能理解他身上的那份廉潔修身的品行?正因為他的“不思進取”,使他名垂青史,他就是明朝詩人——于謙。他為廉潔修身作了最好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