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悟_1200字
那個白發(fā)蒼蒼的百歲老人,那個眉宇間透出睿智與慈愛的老人,那個有著孩子般天真笑容的老人,他,就是巴金,一顆文壇的巨星。帶著他的樸實的文字,帶是他的敏銳的視角,帶著他那顆柔軟的心靈,向我們訴說一個有關“真”的人生。
真其作品。巴老的作品一向給人質樸的感覺,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濃厚的鋪陳,沒有煽情的文字,卻能向人傳達出文學的精髓。那些在字里行間里體現(xiàn)的心情,那些在樸實的表面下深刻的精神,那些激勵著我們去征服激流的斗志,讓我們在充滿荊棘的大海上揚帆遠航。在《激流三部曲》中,我覺得《家》比較好,也許就是因為它更貼近生活,還原生活,引人思考,發(fā)人深省。覺新外貌清秀卻軟弱無能,連自己愛的女子都保護不了;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最終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在事業(yè)與愛情間選擇了事業(yè),逃離了那個家。其三人的命運并不順暢,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都意識到了舊社會制度的弊端,離開“家”,尋求幸福,尋求青春的足跡。這倒與巴老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所相似,文革的陰影使他痛惡舊社會制度,因而要征服生活的激流。正是有這種真情的流入才會讓人在閱讀小說時,為之哀,為之憤,為之泣!
真其為人。巴老在創(chuàng)作中一直強調說真話。李致曾這樣說:四爸(巴金)這樣跟我說過:“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要做好人。”巴金在《隨想錄》里也不止一次強調了要說真話,做真人。巴金經(jīng)歷了文革那個人性扭曲的時代,“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再堅強的人也會變成軟弱的人”他自己曾這樣說過。太多太多的人為了明哲保身,不惜說假話,保全的只是一個軀體而已,沒有血肉。也有太多太多的人為了真話甚至付出了生命與尊嚴,喪失的只是軀體,卻留存了靈魂。這樣的一段扭曲的經(jīng)歷使巴金開始越來越向往真誠的生活,真實的人生。并且一再地強調當今的年輕人要以真誠待人。記得巴金葬禮的那天,聚集了數(shù)千人為巴老送行,當這樣一個真誠的老人遠去的時候,我們當中又有誰不感到惋惜和遺憾?他的真誠感動的不僅僅是家人,還有廣大的讀者,文字的力量足以讓人體會到他的真誠,這樣的老人讓人尊敬。
真其靈魂。巴金在文革時曾因為《激流三部曲》而被關進牢房,在牢房中,他看到許許多多人叫喊著命運的不公。其中有一個人說:“我是一個人?!边@句話后來被巴金寫進書里。是的,一個人,人與動物的差別就在于靈魂,靈魂折射出思想。巴老在多年以后還希望用這句話教導后人,告訴年輕人不要忘了自己的魂在哪里。人性之魂,民族之魂,只有真實,純凈的活著,靈魂才能永遠清澈。“記憶的山堆在我后頭,我并不是用它來埋葬我自己,那是我生命的源泉?!蔽蚁?,這種源泉應該就是澄澈的靈魂。有人說,“記憶如此之美,值得靈魂為之粉身碎骨?!边@句話也是同樣的意思。巴金能把那段文革的記憶定義為源泉,看作是美,我想那是因為靈魂之美,靈魂之真,才使其成為源泉。我想,也許可以這樣說:“靈魂如此之美,才值得記憶為之風雨兼程?!?/p>
巴老的一生是真實的,真真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寫作是他的原則,也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個老人走過一生,留給我們的又豈止《激流三部曲》、《隨想錄》等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言傳身教地告訴我們:“真”是我們生活唯一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