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出“意”來——談談詩歌賞析入門技巧_3000字
高中語文第三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詩歌,能不能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關鍵就在這一學期了,所以,怎樣鑒賞詩歌呢?這是擺在高二學生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也是橫在高二學生面前的一只兇猛的攔路虎。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讀懂一首詩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從一個角度來談一談詩歌賞析入門的技巧。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藝術,詩歌在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告訴人們道理時,不是直截了當?shù)?,而是含蓄的,間接的,是通過意象來抒發(fā)的。所以筆者認為:閱讀賞析詩歌,關鍵是要抓住詩歌的意象,應該從“象”入手,賞出“意”來。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象”就是作者在詩歌中所描繪的具體物象?!耙庀蟆本褪亲髡叩乃枷敫星榕c具體物象的融合。
那么,究竟怎樣從“象”入手,才能賞出“意”來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步入手:
第一步是找出詩歌的“象”,看詩人為了抒情,選取了哪些具體的物象?
比如《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中,詩人就選用了兩大類物象:一類是急流、小河、荒林、廢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詩人的自喻;另一類是小魚、小鳥、常春藤、火焰、夕陽,是“愛人”的形象表現(xiàn)。再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李白就選用了 “楊花”“子規(guī)” 等物象。
第二步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知識積淀,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體會這些物象有哪些特征?
就拿《我愿意是急流》中的意象來說吧,急流、小河、荒林、廢墟、草屋、云朵、破旗,這些物象比較闊大、粗獷、蒼涼,富有男性的陽剛之氣,給人以壯美之感;小魚、小鳥嬌小可愛;常春藤青翠秀美、充滿生機;火焰能發(fā)出光亮,能給人帶來溫暖;夕陽則光輝燦爛,無限美好。而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中,楊花是漂泊不定的;子規(guī)的啼叫是哀婉的。了解了這些物象的特征,有助于我們去理解詩歌中所寄托的情感思想。
第三步是去看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這些物象?抓住這些詞語,去分析這些詞語所隱含的信息,揣摩其深沉的含義。
還是以《我愿意是急流》來說吧,詩人描寫小魚用了“快樂地游來游去”,強調小魚的“快樂”;描寫小鳥用了“在樹間做窠,嗚叫” ,表現(xiàn)了小鳥的“安寧和自由”;描寫常春藤用了“青青的”,“親密地攀援上升”,強調“成長”;描寫火焰用了“可愛的”,“愉快地緩緩閃現(xiàn)”,強調“收獲”“回報”;描寫夕陽用了“珊瑚似的”,“顯出鮮艷的輝煌”,強調“成功”“輝煌”。
第四步,讀者根據詩人在詩中描繪物象的那些詞語及這些物象的具體特征,去揣摩體味詩人在物象中所寄托的情感、志向和道理。
比如在《我愿意是急流》一詩中:正因為小魚小鳥的“嬌小”,所以才需要詩人去面對崎嶇,承受痛楚,冒著危險挑戰(zhàn)狂風,只有這樣,才能換來小魚小鳥的“快樂”和“安寧”。而要使“青青的”常春藤健康“成長”,就需要詩人去奉獻,甚至奉獻生命。那么詩人的付出、奉獻,有沒有回報呢?有,火焰開始放出光芒,并能給詩人帶來溫暖了,不僅如此,在詩人的付出和映襯下,夕陽“顯出鮮艷的輝煌”,在事業(yè)上在人生之路上步入了輝煌的頂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在《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中,正是由于這些意象的巧妙運用,才使詩人高尚的情操、對愛情真誠無私的奉獻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體現(xiàn),才使全詩具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
再比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詩人正是通過意象楊花的漂泊不定;子規(guī)啼叫的哀婉,寫出了那種人生的飄零之感、離別之恨。
總之,鑒賞詩歌,只要我們抓住意象這一關鍵,就等于拿到了開啟詩歌之門的鑰匙,而只要拿到了這把鑰匙,多去開幾道門,鑒賞詩歌的能力是會得到大力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