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年級作文的教學
三年級作文主要以片段的寫作為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三年級作文的教學,歡迎參考閱讀!
新大綱明確指導出:“三年級要求寫出內(nèi)容比較具體的片段,是以后連段成篇的基礎(chǔ)。”由此可見,三年級的作文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后作文的發(fā)展,科學地進行中段作文訓練,對于全面打好作文的基礎(ch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具有相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積累素材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弊鲬?zhàn)要取得勝利,必須把作戰(zhàn)所需的糧食準備好。同樣,作文要成功,必須把材料準備好,只有材料充足,寫起來才左右逢源,不會無話可說,素材的積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從觀察中積累素材。從中段作文教學中,新大綱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庇纱丝梢姡^察是作文訓練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留心周圍的事物,能增加見聞,豐富知識,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積累起來,作文就有寫不完的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無材料可寫,更不會感到空洞。
但由于三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還不得指導學生學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如觀察人物時,指導學生分清男、女、老、少,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人的衣著、語言和喜、怒、哀、樂都有不同,應抓住他們最顯著的、最能代表他個特征的地方進行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觀察動物時,按不同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以及兇、惡、善、馴進行仔細觀察。觀察各類植物時,可按不同的季節(jié),生長過程又有不同的特點來觀察,也可按植物的干、枝、葉、來進行觀察??傊瑢懽鞯奶烊徊牧蠘I(yè)源于觀察,只有仔觀察,認真分析,反復琢磨,才能了解透徹,寫作時才會恰當。
學生知道《哪些方面進行觀察還不夠,還要注意觀察的順序,如按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等。
2、從閱讀中積累素材,積累僅僅靠觀察是不夠的,還必須靠課和本課外讀物,把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借鑒到自己的作文中,吸取別人的精華。
二、組織說話
通過觀察和閱讀,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再組織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經(jīng)過分析,綜合,并按自己的理解進行取舍之后的小故事講述出來。
三、起草文稿
寫是以講述為基礎(chǔ)。在說話的基礎(chǔ)上,把積累的素材,再次進行組織,重點的詳寫,次要的略寫,再把這些整理成文句,將文句整理成片段。取綴成篇,這就成了作文。
四、修改作文
(一)作文初步寫成后進行修改
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茨畹庙槻豁??準確不?別扭不?”這里的“念”即誦讀的意思,如有用詞不當,有句子缺少成分,讀不通等。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又在讀中進行增、刪、調(diào)、改,達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目的。
(二)教師評改后,進行修改
1、溫習作。學生從作文完成到講評,大約經(jīng)過一周至兩周的時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中有些情節(jié)記不清了,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溫習一遍自己的作文,知道自己寫了什么內(nèi)容,是怎么寫的。
2、思品語。這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理解了評語,才會懂得“佳作”佳在哪里,“病文”又病在哪里。因此,學生把作文看過一篇之后,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讀老師的評語,并認真地想想每個詞、每句話,每個修改符號的意思。
3、談收獲。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談自己的收獲,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
4、再修改。通過前面的自我評價,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成為佳作。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加強全程訓練,一定能引導學生走進寫作之門,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