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4大類幼兒園?聰明正確挑選幼兒園零煩惱!
「我的孩子已經4歲了,今年9月想送她上幼兒園,聽說有些幼兒園強調主題角落教學,有些提倡藝術創(chuàng)作或教具操作,到底該送去哪種幼兒園比較好?」不少家長常在孩子適合上幼兒園的年齡時,面臨多種幼兒園型態(tài)而困惑不已。
其實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優(yōu)點,選擇時應首重幼童的發(fā)展需求,而非家長想要給予孩子的學習方式。比如有些3歲孩子語言表達還不清楚,就要避免單純背誦的教學內容,或是超出孩子能力的學習。本篇將目前國內不同教學型態(tài)的幼兒園介紹給家長,深入了解其特色后做出適當考量,方能挑選真正適合孩子的幼兒園。
公立幼兒園
家長選擇幼兒園時,通?!附涃M」也是一項重要考量,公私立幼兒園最大差異便是收費內容,因有政府負擔人事成本,公立的收費相較于私立幼兒園,相對低廉許多,通常只有私立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對于許多中等收入家庭或低收入戶家庭來說,比較不會有沉重負擔。
公立幼兒園目前有初中,小學附設、市、鄉(xiāng)、鎮(zhèn)專設等形式,師資通常水準平均,皆為大專幼教科系出身,老師普遍不教注音、英文,也較少要求孩子機械式的讀、寫、算術等,多以自行編制的教材為主,但會在孩子大班畢業(yè)前,進行幼小銜接的讀寫練習;不過也有少數公立幼兒園會教注音、算數。
目前許多公立幼兒園會將「角落」也就是教室的各種學習區(qū)做為教學內容,以開放式角落活動為主,將「被動式學習」化作「主動式探索」,各種角落分為「科學角」、「積木角」、「益智角」、「圖書角」「美勞角」、「音樂角」、「體能角」等,從中培養(yǎng)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并增進同儕互動、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能力。
私立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通常是私人設立、財團法人設立或公辦民營幼兒園,一般合法立案的私立幼兒園會聘用合格教師與教保人員,并會依照孩子興趣與發(fā)展設計教學內容。
私立幼兒園由于土地與人事成本皆自付,收費自然高于公立幼兒園,家長除了考慮能否負擔,也需思考是否高收費就能有好的教學品質,但對雙薪家長而言,私立幼兒園招生年齡層較廣,對幼兒安親與托育也能安排較長時間,方便家長下班后接孩子,而部分幼兒園有校車接送孩子,也是家長考量的重點之一。
許多私立幼兒園常會強調某些教學特色,很容易讓家長心動,但必須考量種種附加的才藝課程與師資、設備,也會反映在費用上,造成各家收費差異也很大,爸媽務必先問清楚各種收費項目,以減少未來不必要的糾紛。
蒙特梭利幼兒園
目前國內有許多標榜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當走進這些幼兒園教室時,總發(fā)現許多幼童正專注地使用各類教具,教室里有孩子自然對話的聲音但沒有喧鬧聲,有時可見孩子起來自由走動。究竟蒙特梭利「大量豐富使用教具」以及「混齡教學」等教學方式想帶給幼兒哪些學習發(fā)展?本篇也特別列舉蒙式教學4大特色供家長參考。
特色1混齡環(huán)境
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教務長徐佳妏表示,正統(tǒng)的蒙特梭利幼兒園一定是3~6歲混齡教學,在年齡相近的環(huán)境中學習互相友愛、互相照顧,比如年齡較小的4歲童看到較大的6歲童在做比較困難的教具,會心生敬仰,進而想模仿,這時老師可以觀察4歲童是否適合,或引導幼童先拿另一個教具,學會使用后可進階到6歲童教具,進而也能引發(fā)幼童的興趣與學習力。
特色2教具操作
徐佳妏教務長表示,教具操作最重要的是操作當中的精神,而非只有動作,透過老師的觀察知道何時要引導孩子,并告知他的需求是什么,且心平氣和地給予協(xié)助,有時幼童教具操作錯誤時也不用急著指正,其實也是一種練習,在過程當中讓孩子很自由地去做,引導孩子選擇他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老師安排的填鴨式教育。
特色3自由環(huán)境下予以規(guī)范
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學務長梁慧芬提到,孩子在家里,可能會因為被家人保護得很好,或擔心不小心受傷,常不能任意使用剪刀,或隨意拿玻璃碗、瓷杯等,但在蒙特梭利教室里,這些器具都能自由取用。蒙特梭利強調「自由」,但這前提下是必須事先給予孩子規(guī)范與限制,比如可以任意使用,但做完就要放回原來位置、排列整齊。其實,這也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建立社會人與人的群體關系,是自由自在但又要互相守秩序的觀念。
特色4 「工作區(qū)」自由學習
蒙特梭利的教室內,??吹剿闹苤梦锕裆蠑[列不同的教具,這些都區(qū)分為各個工作區(qū),如「日常生活」、「感官」、「語言」、「數學」、「文化」、「自然發(fā)音」等工作區(qū),尤其「日常生活」區(qū),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幼童能在此學到獨立生活的技巧,如拉拉鏈、扣扣子,并得到大小肢體活動的協(xié)調。
華德福幼兒園
近年來興起的另一個幼教體系:華德福教育,強調讓幼童自由想像創(chuàng)作、重視與大自然的互動,教學內容藝術化,讓人不免好奇,并引起不少學界與家長的關注。
華德福教育是由創(chuàng)始人魯道夫.施泰納博士(Rudolf Steiner)于二十世紀初提出「人智學」為華德福教育的理論基礎,期望透過人智學,喚醒人、宇宙與自然之間的連結,除了重視身心發(fā)展,更強調每個人靈性與精神的成長。因此,華德福教育便是以人智學延伸教學理念,實踐領域包括:教育、音樂、繪畫、肢體藝術、建筑等。總歸來說,華德福教育有以下幾個教學特色:
特色1「全人教育」為主軸
華德福教育重點不在課程,而是幫助一個人成為「完整的全人」,強調「人」的重要性,也就是主張人是身、心、靈三者合一的,這些都需要成長,才能擁有正確的思想指引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因此,華德福追求思想、情感與意志力的平衡,這也是身、心、靈平衡發(fā)展的教育。
特色2「感官」為學習重點
強調學前教育應是引領幼童四肢發(fā)展,透過孩子自由想像與創(chuàng)作的活動與游戲,慢慢喚醒幼童的思想與情感系統(tǒng)。華德福認為生命最初運作是「四肢」而非「頭腦」,意志才是生命的基礎,幼兒是全能的感官體。出生至7歲發(fā)展關鍵為意志力感官,是初階感官,也就是觸覺、生命覺、自由移動覺、平衡感,因此,幼兒園教育會著重這方面的發(fā)展。
特色3善美真的全人教育
提供幼童充分時間嘗試圖畫、濕水彩畫、蜜蠟黏土雕塑、手工與編織等活動,以及進行自主的自由游戲。上午的晨圈活動,和老師、同伴圍成一圈,老師以歌曲、詩歌、律動帶領幼兒晨頌與講故事,也是一大教育特色,不僅喚醒孩子今天要準備一天的活動開始,更希望培養(yǎng)孩子感恩、敬虔的態(tài)度。華德福教育也重視家長的自我成長、教養(yǎng)配合,常舉辦親職成長工作坊,除了工作意義,讓家長也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獲得哪些成長。
評論